形态描述
翅展 雄50~58 mm,雌56~80 mm。
形态 雄蛾与白斜带毒峨N.以lbofascia(Leech)相似,但本种前翅具黄白色“Y”形带,通向翅顶的带较纤细,从前缘到臀角的带较宽,两带在M2脉与M3脉间汇合;在翅基部前缘有一黄白色小点;后翅黑色。雌蛾与白斜带毒蛾的雌蛾相似,但前翅亚端带明显向内弯成拱形。后翅除具二个黑色亚缘斑外,还有一列排列成带状的黑色缘斑。本种前翅和后翅均较白斜带毒蛾N.albofascia、黄斜带毒蛾N.disparilis、台湾斜带毒蛾N.takamukui的前翅和后翅圆钝。
雄性外生殖器 钩形突短而宽,基部背侧具两驼峰状突起;抱器瓣形状与白斜带毒蛾相似,其基半部圆阔,端半部细长呈指状;囊形突较小;阳茎形状与白斜带毒蛾近似,近圆柱形,但较短小。
本种Leech(1890)以黄斜带毒蛾N.disparilis的变种发表于Entomol.,23:112上,Strand(1911)将此变种作为同种的一个亚种,Swinhoe(1923)将此亚种提升为种。
观察标本 1♂,湖北鹤峰、1240m、1989.VⅡ.28、李维采;6♂♂2♀♀,四川峨眉山、800~1120m、1974.Ⅵ.15、王子清采;1♀,广西金秀圣堂山、900~1900m、2000.Vl.28、陈军采;1♂,陕西留坝庙台子、1470m、1993.Ⅶ;3♂♂28-♀,甘肃康县清河林场、1400m、1999.VⅡ.7、朱朝东、王洪健、姚健采。
形态 雄蛾与白斜带毒峨N.以lbofascia(Leech)相似,但本种前翅具黄白色“Y”形带,通向翅顶的带较纤细,从前缘到臀角的带较宽,两带在M2脉与M3脉间汇合;在翅基部前缘有一黄白色小点;后翅黑色。雌蛾与白斜带毒蛾的雌蛾相似,但前翅亚端带明显向内弯成拱形。后翅除具二个黑色亚缘斑外,还有一列排列成带状的黑色缘斑。本种前翅和后翅均较白斜带毒蛾N.albofascia、黄斜带毒蛾N.disparilis、台湾斜带毒蛾N.takamukui的前翅和后翅圆钝。
雄性外生殖器 钩形突短而宽,基部背侧具两驼峰状突起;抱器瓣形状与白斜带毒蛾相似,其基半部圆阔,端半部细长呈指状;囊形突较小;阳茎形状与白斜带毒蛾近似,近圆柱形,但较短小。
本种Leech(1890)以黄斜带毒蛾N.disparilis的变种发表于Entomol.,23:112上,Strand(1911)将此变种作为同种的一个亚种,Swinhoe(1923)将此亚种提升为种。
观察标本 1♂,湖北鹤峰、1240m、1989.VⅡ.28、李维采;6♂♂2♀♀,四川峨眉山、800~1120m、1974.Ⅵ.15、王子清采;1♀,广西金秀圣堂山、900~1900m、2000.Vl.28、陈军采;1♂,陕西留坝庙台子、1470m、1993.Ⅶ;3♂♂28-♀,甘肃康县清河林场、1400m、1999.VⅡ.7、朱朝东、王洪健、姚健采。
国内分布
湖北(长阳、鹤峰)、广西(金秀)、四川(峨眉山)、陕西(留坝)、甘肃(康县、成县)。